我們的生活周邊不缺少雕塑的存在,于西方國家中對于園林雕塑的態度發展過程中,逐步的走向現代設計。在這一路更加注重雕塑與景觀的搭配效果。接下來就讓成都雕塑公司帶你領略西方園林雕塑的發展史。
在西方園林景觀發展過程中,雕塑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傳統園林中的雕塑大多都是具象的,作為園林景觀的附屬品,材質和主題都是服務于園林的。隨著西方園林的發展從傳統走向現代,現代雕塑逐漸擺脫了其裝飾物的特征,與現代園林景觀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景觀作品。
1)西方傳統園林中的雕塑的演變與特點
在公園2000多年前(公元前2600至公元31)的古代埃是最早具有園林文化的民族。從當時的壁畫中,可以看出那時的庭院基本組成要素是樹木,水池以及亭子。在當時的神苑,最著名的祭祀阿蒙的德爾·埃爾·巴哈里神廟,在其塔門前是兩排獅身人面像[1]。此時,庭院中雕塑尚未成為主要造園要素,以神像為主要形式,主要目的是烘托神廟的主題。
2)古希臘園林中的雕塑
在古希臘時期(公元前480至公元146),私家庭園出現了中庭式庭院和阿多尼斯園。初期的中庭式庭院為鋪砌的地面,以赤陶、雕像、大理石的噴泉、盆栽等作為元素。阿多尼斯園則是在屋頂放置阿多尼斯像,以盆栽來裝飾屋頂。另外,古希臘的圣林又稱為“銅像與大理石雕像之林”,在祭祀神殿之外,放置許多雕像。古希臘被稱為“西方雕塑的故鄉”,雕塑成為造園要素之一,以神像為主,有著紀念和崇拜神明的目的和意義。
3)古羅馬園林中的雕塑
古羅馬時期(公元前27至公元476),雕塑最初出現在庭園的欄桿、桌凳上,后來出現了淺浮雕(如羅馬的圖拉真紀功柱圖1)和雕像,并逐漸成為庭院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被巧加設計。比如,龐貝城中著名的維提府邸,沿著周圍列柱安放著十二尊噴水雕像 。古羅馬的園林受到希臘的影響,很多雕塑從希臘傳入羅馬,多是以神話傳說為源本,以崇拜和紀念神靈為目的,并開始重視雕塑的裝飾作用。西方傳統園林雕塑的緩慢發展
中世紀歐洲(公元5至15世紀)的庭院可以分為修道院庭園和城堡庭園兩種。修道院庭園以意大利為中心,城堡式庭園以英國和法國為主。[2]這一時期造園要素以植物為主,較少見到雕塑的蹤影。此時園林中初現了樹木雕刻,主要是將紫衫、黃楊等植物修剪成各種造型。雕塑在此時并未顯出重要的地位,通常是與噴泉結合,作為庭院的中心裝飾物。如《玫瑰傳奇》中記錄的銅制的獅頭噴泉。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園林發展緩慢,裝飾作用未突顯,雕塑在園林中沒有受到重視。
西方傳統園林雕塑的鼎盛時期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園林中的雕塑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14世紀至17世紀),意大利美迪奇家族十分鐘情于藝術,對于學者和藝術家大為推崇和庇護。此時的各種著作中出現了大量對庭院中雕塑的設計理念。其中,著名的薄伽丘的《十日談》,描寫庭園中白色大理石水盤柱頂塑有雕像,從雕像中噴出水柱直射天空。在十五世紀,阿爾伯蒂對于庭園的設想中提到在庭院中每隔一定距離就將樹籬修剪成的碧璽形式,其內安放雕塑品。
文藝復興中期,布拉曼特創造出一種平臺建筑式的造園樣式,以涼亭、噴泉和古代的雕像來裝點。當時很多著名的別墅庭園,如法爾納斯別墅、埃斯特別墅、波波利園等,都裝飾有大量的雕塑作品。其中,附屬于皮蒂宮的波波利園,雕像以千姿百態散落于園中各處。宮殿與庭園之間的露臺下開鑿洞窟,其中安放雕像與水工設施。在園中的主要道路和節點中,各種人物雕像與植物在兩側交互排列,起到修飾作用。在很多露臺的中間都設有噴泉和雕塑。文藝復興末期,造園藝術登峰造極,此時意大利的雕刻藝術也進入了其鼎盛時代,出現了巴洛克風格。巴洛克式庭園通過細部上的繁瑣復雜,竭力顯出一種令人吃驚的豪華之感。裝飾上多用灰泥雕刻、彩色大理石等。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刻種類豐富,工藝水平的高度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園林中重要景物,并十分復雜和華麗。它們一般來源于神話故事或具體事件,以具象的人像為主,造型以立、臥等多種姿態,單獨或群置。并且,在意大利的園林中,有大量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古玩性雕刻。
法國勒諾特爾園林中的雕塑
17世紀后半葉,法國進入勒諾特爾造園時期,園林發展成為恢宏的“廣袤式”。在凡爾賽宮中,裝飾著大量千姿百態、材質各異的雕像。如宮殿正門入口即聳立著騎著馬路易十四的青銅雕像,架于高高的臺子上,其后是兩條弧形飄帶形狀的雕塑,狀似凱旋而歸,這組雕塑顏色鮮艷,體型巨大,是整個宮前廣場的中心。最初的法國庭園中的雕塑很少是古代遺留下來的,而是大量采用仿古的雕刻,到了后來漸漸開始采用當時的雕刻家的作品。這些雕塑作品大都與園林的主題相呼應,很好地襯托出了庭院的氣氛。
發展至今的雕塑作品已不單單是園林景觀的襯托物,附屬品。它是凝聚了設計師們的心血所創作出來的??梢源硪粋€城市的文化,歷史。